山东抗日根据地人物志(13)

2015-03-18 09:5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admin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局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山东省人民政府土改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山东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兼济南警备司令,第3野战军第8兵团政治委员,参与组织领导济南、淮海等战役。

 

  

  于克恭

  1907年出生在牟平县南地口村一个农民家庭,又名王志恒。高小毕业后,回村利用教书的机会向学生和村民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并组织平民百姓同地方封建顽固势力进行斗争。1933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创办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为壮大当地党组织力量做出了贡献。 1934年1月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后,奔走于全县各地,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1934年10月16日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他不畏酷刑,坚贞不屈,多次组织和领导难友同监狱当局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党营救出狱,1937年10月到八路军总部做民运工作。是年冬,受八路军总部派遣重返胶东。根据胶东特委指示;回乡同宋竹庭等人恢复了牟海地区党的组织,组建了中共牟海临时工委,任组织委员。参加了胶东特委领导的天福山起义,起义成功后随部队转至蓬、黄,掖一带。1938年春,调胶东特委工作,先后任特委委员、民运部长、胶东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兼胶东抗日自卫团总指挥等职,同年秋,奉命由掖县去文登开辟东海地区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中共胶东区东海特委成立后任书记,致力于党的组织建设和民运工作,组织、武装、动员民众参战,开展轰轰烈烈的反日反汉奸的斗争。1940年 2月,日军开始对东海地区残酷“扫荡”?他抓住国民党顽军弃枪逃窜的时机,发动群众拣枪拉队伍,举行第二次抗日武装起义,很快组织起一支干余人、七八百支枪的抗日武装力量。3月15日,起义队伍与文登、荣成两县起义队伍会师,在文登县成立了东海指挥部,于克恭任司令员兼政委。4月 14日,国民党顽军进犯文登林村,杀害我地委军事部长等同志,于克恭当即率队讨伐,15日清晨在与敌激战中中弹牺牲,年仅33岁。

  

  吕其恩

  1911年10月26日出生于辽宁省庄河县王家岛东滩山东屯的一个渔民家庭。用名吕志恒,曾1934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9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改名吕志恒,以示革命的恒心。担负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交通工作,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并参加南下宣传团到南京,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1月受中共河北省委委派到河北省博野县的乡村建设工作人员训练班工作,任党支部书记。6月受党的委派回胶东地区,恢复和扩大党的地下组织,任中共烟台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6年10月至1937年2月起任中共胶东临时工委副书记、书记,中共胶东特委副书记。  1937年12月参加组织天福山武装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副指挥、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38年2月任第3军总指挥、军政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建立和壮大胶东地区的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扩大了党在胶东地区的政治影响。1938年12月起任中共胶东区委组织部部长、常务委员、执行委员。1939年底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1940年10月到延安,进马列学院学习,后进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3年春调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务部副部长,1945年1月至4月参加中共中央城工部主办的敌占城市工作训练班。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抗战胜利后到东北工作。历任安东市保安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庄河县县长,东满临时指挥部第3支队政治委员、安东市委书记、市长,中共辽东省委委员、辽东省委安东省分委员会副书记,安东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兼司令员,中共辽东省委辽南省分委员会第2地委书记、辽南第2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任辽南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委员,安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主席。领导人民群众清剿日伪残匪,扩大人民武装力量,建立地方民主政府,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武装斗争,致力于南满地区的根据地建设,参加四保临江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沈阳市委委员、组织部部长,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第五分部部长兼党委书记。 1952年12月回国后,历任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市长、市第3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中共黑龙江省省委委员,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恢复工作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为哈尔滨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7月18日因病在哈尔滨逝世。

  

  刘浩天

  1912年11月5日生于江西省宁都县第二区龟庄乡湖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刘奕生,又名刘昆。1928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 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起任共青团(少共)宁都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1933年6月率150余名青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补充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长征。1936年6月起任红军大学俱乐部主任、庆阳步兵学校营政治指导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特派员、组织股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教员、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部副主任。参加沂蒙山区军民反日军“铁壁合围”作战,组织部队和干部学员掩护山东党政机关和群众突围,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重大胜利。1942年起,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2旅政治部副主任,胶东军区教导第2团政治委员、北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北海地委书记。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和北海区的抗日反顽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第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政治部主任兼25师政治委员、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3野战军第27军政治委员。指挥所部参加了孟良崮、周村、潍县、济南、淮海、渡江、淞沪等著名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政治委员。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7军政治委员。1951年5月因车祸负伤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南京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院长,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共九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1月9日因病逝世。

  

  李丙令

  1917年生于山东省平度城关杨家庄村。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烟台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烟台地下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胶东特委组织的天福山起义。1938年1月起,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中队指导员、大队政委。9月,3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任63团政委。11月,改任19旅政治部主任。 1939年2月,调任2l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4月,胶东部队缩编后,任62团、15团政委。 1941年8月,调任胶东军区13团政委,1945年8月,任山东军区第6师政委,参加了胶东地区历次反“扫荡”斗争和攻克牟平城、福山城、河源、两沟、马连庄、平度等战役战斗。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人民自卫军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2纵2支队(旅)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1旅(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0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新开岭、“四保临江”、鞍海、辽沈、乎津等战役战斗。还率部参加了湘南衡宝战役、广西战役。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参加了守备粤东海防,解放南澳岛、南鹏岛、南澎岛,保卫东山岛等战斗。1957年后,历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教育长,政治部主任、训练部部长,军政大学副校长,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军事教育事业和培养中高级指挥人才作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6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陈华堂 

  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县一个贫农家庭,又名恩裕。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军7师警卫营班长、排长、红6军团特务团连长,46团营长、5l团参谋长、特务团团长,1935年11月随军长征,次年10月到达甘肃会师。后人延安红军大学4分校学习。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山西抗大第1分校营长、大队长。1941年8月任山东抗大第1分校大队长兼教育处处长。10月为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员。后任胶东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2月任胶东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10月任胶东军区西海(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第5旅旅长。率部参加巩固发展胶东抗日根据地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中,任胶东军区新编第6师师长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3野战军31军政委。组织指挥所部参加胶东保卫战和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福建等战役。为解放华东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南京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文化大革命”期间,任第3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副组长、组长,国家计委副主任。 1977年10月回空军工作。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9届中央候补委员?1983年11月5日在北京逝世。

  

  赵一萍

  1905年出生于山东寿光牛头镇牛头村。原名马香圃。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1926年被组织派往崔家庄小学当教师,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少共寿光县委政治交通员、少共县委委员,中共寿光县委书记,胶东西海地委委员。

  全国抗战爆发后,任山东蓬莱人民抗日救国军大队长、营长,1938年,抗日救国军第3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抗日游击第5支队后,任61团团长、支队参谋长。1940年,5支队改编为山东军区第5旅。任旅参谋长,其间,先后参与组织指挥了大青阳、郭家店等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1年,任胶东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坚持大泽山区的游击战争。1942年冬,日军出动万人进犯,他仅以两连的兵力,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英勇拼杀,最后终于突围脱险。1943年5月,被派赴延安,在中央党校参加了整风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参谋长,鲁南军区参谋长、鲁中南军区参谋长,参加了解放峄县、枣庄战斗和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淮海战役后,任徐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第3野战军第32军参谋长,组织指挥解放青岛市,并留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工程部部长,海军副参谋长等职。为海军的国防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系第5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6年10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赵明新

  1914年生于山东乐陵县古楼张村,原名赵衷一,曾化名李明、赵杏村。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北平私立艺文中学团支部书记。1932年任天津团市委宣传部长和青工部长,到天津宝成纱厂开展反蒋抗日的组织发动工作,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1935年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出狱后,根据党的指示,回山东开展革命工作。历任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济南市委书记,鲁北特委委员、宣传部长等职。

  1937年12月26日,同姚仲明、廖容标一起组织发动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后任鲁北特委、冀鲁边区工委宣传部长和清河特委委员、宣传部长。 1939年8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1940年到达延安,由于“七大”延期,进人中央党校学习和工作,并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积极同王明错误路线作斗争。1944年9月,被派往胶东区党委任常委委员、组织部长,主管干部工作,为党培养了大量中坚力量。1949年带领3500多名胶东干部南下,接管新解放区苏南,任苏南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第二书记,深入基层,协调好苏南,华中工委、胶东等来自不同地区的干部工作,充分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政策。

  1953年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 1954年8月.担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党委书记、吉林省委委员。1958年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1965年9月,调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华东分院任党委书记兼院长。1967年1月20日,受“四人帮”的诬陷和迫害含冤去世,时年53岁。1979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上海市委举行追悼会,为他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贺致平

  1912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一个贫民家庭, 193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被国民党逮捕,在敌人的严刑和利诱下坚贞不屈。1934年秋被转入北平草岚子反省院,与狱友一起坚持斗争。 1936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北方局将反省院中的共产党员营救出狱。贺致平被分配到山东工作?1938年2月,与宋竹庭、王亮等在牟平县育梨乡中兴学校,发动抗日武装起义。部队编委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5大队,贺致平1939年12月凋山东分局工作,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兼胶东抗日军政学校校长、中共胶东特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胶东《大众报》社长,中共胶东区党委常委兼民运部部长。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委员,胶东区职工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局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山东省人民政府土改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山东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初期,任中共山东分局农业委员人物春秋会书记。后任中央农村工作部4处处长,中央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等职。1993年11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袁仲贤

  1904年3月出生于长沙县铜官镇一制陶小业主家庭。1922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底人湘军讲武学堂学习,1924年转人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人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后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国民革命军第4团,第2方面军第20军 3师工作。南昌起义后,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起任广东东江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湖南湘江特委书记。

  全国抗战爆发后,曾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38年被派到范筑先部做统一战线工作,任高级参谋、军官教导团教育长、第2纵队司令员。次年起任筑先纵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教育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副校长、校长,山东军区教导第一团副团长、团长,胶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兼济南警备司令,第3野战军第8兵团政治委员,参与组织领导济南、淮海等战役。1949年参加渡江战役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暨第3野战军参谋长兼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为华东地区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转入外交战线工作,历任中国驻印度共和国首任大使兼驻尼泊尔王国 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等职?1957年2月1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53岁。

  

  廖海光

  1915年9月26日生于湖南酃县垅溪乡秋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22师青年干事,红军学校湘赣4分校政治指导员,红 6军团随营学校政治指导员,红2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第4师11团总支书记、团副政治委员,第6师1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3队政治指导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大队政治委员-1939年冬,率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部分于部和学院进入胶东,任抗大1分校胶东支校政委,组织培训了大批军政干部和地方青年干部,解决了当时山东各地急需干部的问题。1943年5月任胶东军区第16团政委,1944年 5月调任南海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指挥主力部队同广大群众武装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游击战和地雷战,拔掉敌人多处据点,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和袭扰,收复了胶县、即墨等县城,使胶东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新编第5师政委、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政委、第3野战军第8兵团 24军政委。率部参加胶东和莱阳保卫战、津浦路夏季攻势、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24军政治委员,福建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致力于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 5届全国人大代表,第6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共第 12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2月20日在福州逝世。

责任编辑:孙翔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